查看原文
其他

iZ:一个作品的高度,取决于双方的共识

A8设计中心 A8 Design Center
2024-09-07

由在成都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拥有国际化视野年轻设计力量,从建筑出发,重塑这座城市。他们不仅具备专业能力,也具有跨学科的实验精神,打破设计边界,对设计的公共性保持独立思考。


即将于12月亮相的成都Chengdu展览中,A8设计中心A4美术馆集结了6位优秀新锐的设计师,他们将与8位代表不同成都文化切面的策展人一起完成这个献给城市的展览



“A8设计师聊天室第三期”



*

采访者:徐倩倩(下文简称X

受访者:iZ(下文简称i




X


你先是一名职业网球选手,然后读了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现在又是空间设计师,这三个加起来就比较传奇人生了,这些经历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因为小时候是运动员,所以现在我会去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再来的话运动员会有一个竞赛心态比较不服输,或者说会更有自己的见解。我从小就比较叛逆,想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也会导致我从事设计这个行业。


大学读中医药的时候因为完全没有兴趣,所以念到一半我就辍学了。我想去做一些创意类的工作,后来去读了上海东华莱福士设计学校,发现其实不需要很认真的训练,但还是会有一些比较不错的表现,我就觉得蛮好的,总算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东西了。


这些经历到现在其实一直在影响我,让我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性。


i


之前也开过酒吧跟咖啡厅,在未来我更想做的是人类使用行为的一种改善。人进到一个特定空间里,它的环节应该是全部都被设定过的,体验就会很特别,会觉得说来到了一个创新、特别被设定过的环节,包含服务、产品、音乐和所有的感知——这是我更想去尝试的。



X


说到运动员的竞赛心态和不服输,那我很好奇,做设计的时候如果大家没有那么认可你的方案,你会找一个不同的方向还是会死磕一下?




当然首先是要了解合作方的诉求,假如说合作方他有自己的坚持,我就不会那么地坚持,会拉到一个他能接受的合理输出范围。


所以我觉得其实合作方很重要一个作品的高度,取决于双方的共识


i


X


作为设计方,你也有很多参与品牌运营的经验,那么你跟合作方交流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你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然后也能获得一些信任感。




对,因为自己做实体会发现其实真的会很不一样要考虑到性价比、耐用程度、功能的合理性等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它就不再是我们设计师想法很飞,但做出来还不好用。有过这样的经历其实是对我们蛮有利的。


i


X


感觉不管是设计方面还是运营方面,你的经验都很丰富、很丰满,然后我也可以学习一些获得客户信任的方法。




这个可以多交流,实际上你们也算刚刚回来对吗?


i


X


从美国回来已经有几年了。但是也确实很多项目挺困惑的,有一些运气不佳,就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去建成。尤其是建筑类的项目太难了,遇到过一些大型的甲方,有一些领导层面或者是政策层面的调整,项目就会搁置。反倒是一些小型的项目,可能会比较快速的推进,但是又会让你的工作进程很紧张



之前做建筑,客户专业性相对是很强的,会有明确的Brief,自己大概也能了解可发挥的范围。但是在面向一些小型项目时,客户可能还不太知道想要什么就来找你,所以需要我们也得更加替客户着想,要想的更多一些。可以分享一些与客户沟通的心得吗?




我觉得首先是尊重这是双方之间在一个度上的相互交流与切磋。有的时候双方会有一些情绪,如果一旦拉不过来,那可能有一方可能就选择放弃。


比如说像最近碰到的一些项目,他原来说的预算他可能是比较ok的,但是后面有一些变化要缩减,对设计效果保证不了,像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也只能配合去调整,但是心里明白对于一个作品来说它的完整性已经被打折扣了。


所以说一旦碰到好的合作方,那可以跟他比较深的去交流,甚至在后面会有很多一些合作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也不要太为难自己。


i


X


SUNSET咖啡我个人就蛮喜欢的。




成都店已经没有在营业了,因为当时碰到疫情等原因,我们三个合伙人其中两个就退出了,另一个本身是上海一个潮流媒体的主编,就把这个品牌拿回上海去做了。


i


X


咖啡和设计哪个更赚钱?




咖啡除非做连锁,不然很难赚到钱。很多设计师为什么做咖啡,是因为咖啡店可以当做一个平台,可以跟一些艺术家、音乐人或创意人去做一些活动,会产生邻里社群关系,或者说他有一些想法想要去输出。假如说运营方是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有自己的态度,同时有一些decoration是你自己的taste,其实是可以变相去做你的个人、或者是说你们team的一个对外形象,是一个在做品牌的概念


i

SUNSET
©GOKAN STUDIO


X


虽然没去过Bar π,但是想着如果下次有朋友要一起去喝一杯,就想去那里。




Bar π 像是一个沉浸式剧本,我们拿数学为题材去融入到产品,包含Wifi密码等等。会有很多的一些惊喜在里面,当时也是一直去思考怎么样让这个东西变得很有趣,让大家记忆深刻。Bar π 出来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花钱做营销,但是非常火爆,有很多媒体来采访。


通常我做设计的时候脑海里就已经有了画面,我会把它融入一个电影的画面场景里去思考,然后把它的感觉创造出来。


i

BAR π 
©GOKAN STUDIO


X


你们从设计和施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呢?




设计其实算很快的,因为自己是老板,就想得很清楚。


但是施工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灾难的状态,因为是老居民楼的底商,建筑结构都是砖混砖墙做承重,所以基本上不能敲,再加上找结构加固单位来勘察勘测鉴定,弄流程的三个月工地就停工三个月,开工又因为是老楼,很多状态不ok, 比如上下回水等问题。所以前前后后基本花了一年时间


i


X


你早期做了很多潮流品牌的设计,包括你个人的很多设计,无论材料、质感、颜色都是比较有特色的,特别是敢用一些大胆的色彩,在搭配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




我觉得就一个道理,颜色要够正。


我其实是会蛮关注一些时装的动向,好比说去关注Burberry, Gucci, LV他们做的show会用什么样的颜色。我觉得在全球范围内,如果是以审美为主导的一个行业种类肯定是时装他们发表的所谓最新的概念的时候,给到你看这些东西绝对是他们的最顶的,所以我比较会去观察他们流行什么样的颜色,他们对于颜色饱和度的控制,他们选这个颜色是什么样的感觉等。


i



我高中的时候有点怪,我看到大家穿牛仔裤就都是那种浅蓝色牛仔裤的,会受不了,为什么大家都一样?


那时候我就开始就是思考我应该怎么穿,一开始怕出错,会选择黑白灰跟大地色。因为我也比较喜欢日本的服装,他们对于颜色的运用都是比较大胆的,包括说日本的杂志给人感觉都是偏色彩鲜艳的、轻松的、比较有趣俏皮,对颜色的接受度就慢慢变高了。


但是它还是有一些逻辑,比如说绿色跟橙色跟黄色,其实它们三者就很close,会有一个像是水果或者跟绿色相关的状态感觉,但是红色它又可以跟绿色去搭,亦或者说去跟蓝色去搭,它创造的感觉又不一样。


i

CO-RESTAURANT

©GOKAN STUDIO


X


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真的就从来没有这么去想过,也没有去想过关注一些最前端、最潮流的品牌的一些配色搭配。


其实我个人也非常想在颜色上有突破一下,但是就很多时候没有信心。




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部分是在于,如果我们是拿顶尖大牌的色彩和审美,或者是说其他一些东西去借鉴的时候,对于合作方来说其实是有说服力的


i


我在IFS顶楼做的5:59餐酒吧,方案真的是一直被打回来,5-6稿都不过。当时我对颜色运用是比较疯狂的,门头立面是想把它做成像美国老剧院,门头是往上冲的那种,他们老板看了觉得太疯狂,觉得接受不了。


关于颜色的部分,我有跟他们明确提到,是关于时装的一个运用,IFS楼下那么多精品店,都是审美的天花板,这样用色是呼应了它们,也是好看的


5:59+
©GOKAN STUDIO


X


有的时候其实我们也遇到很多甲方,方案碰来碰去,有的时候特别想放弃,你有没有那种经历说中间就不做了?




有过。


i


X


但是会后悔吗?




不会后悔,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是双方的事情,一来一回,他不是一下子就不合适,可能是积了很多矛盾点在里面才会这样的。


i


X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设计的想法会有变化吗?比如说可能年轻的时候总是有一些特别的坚持,或者不喜欢的东西,到现在反倒看淡了,觉得无所谓了?




会越活越觉得说target越来越精准,然后也会越来越省力。


接下来我们也会比较期许自己做一些实体品牌我会以酒吧去切入,因为没有办法去空谈一些梦想我其实有点较真,所以我想自己去把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它会是一个完整的沉浸式体验的东西


i


X


成都对你来说是怎么样的一个感觉?为什么选择成都?




我从出生到现在都是一直在走动的状态,选择成都只是当时的一个选择,不代表未来是这样的选择。因为我还有蛮多的向往的画面想去做到,比如说透过设计作为一个切入点做品牌,然后品牌它如果真的有影响力的情况下,它是可以做到国外去的。


但是可能接下来还会继续流动,因为我们的公司是成立在上海。上海可能在未来会是一个中心。总体而言我觉得成都是蛮棒的地方,是工作跟生活是可以相对平衡的城市。


i


X


我觉得你是非常鲜活、有生命力的一个设计师,积极乐观,就感觉今天的谈话都是非常向上的,然后就非常憧憬美好的一个感觉。




因为我觉得是要有这样的画面,它才会成真。


i





GOKAN Studio

随心推荐


向上滑动阅览


剧集:《洛基Loki》


类型: 科幻 / 奇幻


简介:故事聚焦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另一时空拿走空间宝石(Space Stone)的洛基,他作为一名恶作剧之神和变形者的身份,现身在人类历史中的多个时期,影响着历史事件。







特别鸣谢


iZ

徐倩倩


场地提供


onePlate (D10店)





[聊天记录]:


Tommy Yu:我不想要工具,我想要真正的创意者

徐倩倩:我做项目的感悟是大题小做

A8设计师聊天室上线,为成都Chengdu展览冒个泡



“成都人”的成都

——从城市文化新样态的构建者们去重新认识城市


理查德·桑内特曾提出“城市人”不仅是指生活坐标,也是个人的身体经验与城市实体的紧密结合,“城市人”理解并参与到城市空间及文化的建设。“成都Chengdu”意味着两个成都,一个是物理空间的成都,一个是由“成都人”构建起来的成都。当我们解构城市文化的各种要素,会发觉城市里的创造人群是组成独特文化的重要力量。具有在地特质的创造者以及他们生产的内容形成属于成都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诗人、音乐人、艺术家、建筑师到创意产业的工作者等等,以他们的力量让文化呈现在城市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大众,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明的建设。


我们期待回归到具体的“人”,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切面去讨论成都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背后的原因。如何接续了历史的传承,又演化为当下成都的精神。我们希望为形成新的城市经验和新的城市认知作一番观照与努力,也作为送给成都的礼物。


关于A4美术馆About A4 Art MuseumA4美术馆是致力于“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激活创造力”的非营利美术馆集群。持续推动具有创造力的多元艺术生态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造,为公众带来丰富的高品质当代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A4美术馆于2008年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创办成立,2023年A4美术馆主馆从麓湖迁址到麓镇。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持续建设着西南艺术生态发展,拓展了国际与在地社区的联动、推动社区艺术的发展;关注于社会公平、公共参与、社会化教育等方向,创立了关注于儿童和教育公共性的年度项目。A4美术馆集群目前包含四个品牌:位于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A4 Art Museum),位于麓湖艺展中心的A4儿童馆(A4 Kids)、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 Residency Art Center)和A4:X艺术中心(A4: X Art Center)。在未来,A4美术馆将持续以人为核心,通过艺术展览和公共项目,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因为艺术的力量产生更紧密的连接,成为伙伴,共同创造属于彼此的美术馆社区。


作为设计文化平台,A8设计中心致力于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助力新锐设计师成长。以共创型的设计师社群为基础,结合商业、艺术、文化等跨界内容与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注入设计心智;通过与相关设计机构、设计媒体的持续交流与合作,保持设计社群的生长性与活性。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8 Design Cent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